
热线电话:
0317-2915346 / 0317-2916078
15931739537 / 15832802678


扫一扫 添加微信好友

工程案例
CASES
一个都不能差|国网全面实现大电网延伸无电区通电
一个都不能差|国网全面实现大电网延伸无电区通电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23 16:49
6月30日,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藏族群众终于告别了无电、缺电的历史,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前半年完成国家能源局下达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确定的无电人口通电任务,全面解决了国家电网公司大电网延伸覆盖范围内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责任源于使命,贵在落实,国家电网人用足履实地的行动,终于点亮了最后一盏明灯。在大电网延伸地区,年迈老人和学语幼童自同一时间拥有了光明的记忆,人们迎来了电的光辉,燃起新生活的希冀。
由于地方供电企业上划、供电区域扩大和国家启动牧民安居工程等原因,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又出现了无电人口。为此,该公司组织41个地市公司、188个县公司与相关市、县、乡(镇)政府部门,历时3个多月,对1867个乡、8319个村进行逐户调查。
“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宗旨在电网人心中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务实的理念,最终要靠行动的落实去体现。面对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先后与无电人口较集中的四川、青海、新疆、西藏、甘肃5省(自治区)政府签订共同加快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协议,明确通电任务和双方的责任。
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381亿元,为191.7万无电户、749.5万无电人口解决了通电问题。
2013~2015年户均通电成本达到4.2万元 (不含川藏联网等工程),是“十一五”时期户均通电投资的3.6倍。同时,投入407亿元,先后建成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青藏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玉树与青海联网工程和四川“新甘石”联网工程,结束了新疆、西藏、青海玉树州、四川甘孜州北部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为上述地区的电力保障、全面解决无电问题、促进地方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网架支撑。
记者跟随电网建设者的脚步采访,了解到那些剩余的无电人口多位于偏远地区,或散落于大山的褶皱之中,群山夹裹,车马不通,或孤藏在深山密林之间,或藏匿在危崖之下,建设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很大。
如四川省的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大都处于高海拔高寒的山区地带,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气候多变,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丛林密生,65%为高山峻岭,部分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部分区域道路状况极差,工程物资运输只能“人背马驮、肩挑手抬”。一根普通电杆价格,经过多次人工转运后,成本高达采购价格4~5倍。此外,有些高寒地区施工周期短,年均只有5个月左右,为电网建设者带来了极大挑战。
当分散于大山深处的许多村落组合起来,建设和运维成本就成了巨大的数字。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四川甘孜州色达县大章乡,全乡903户3612人,分布在807平方千米。离主网距离超过90千米,需要建设35千伏网络解决电源问题。35千伏线路长度86千米,35千伏输变电项目投资5705万元,中低压配网投资3697万元,户均10.41万元。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根据2014年回访,新通电地区农牧民年人均收入由通电前一年的3924元提高到通电后一年的5167元,增长14.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炊具分别为74、26、26、31台。
用上电只是第一步,民生与经济都在呼唤更优质的电力。让电网运行更加安全、供电服务更加优质,是电网企业的努力方向。从“一个不少”到“一个不差”,国家电网人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稳步前行。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下一步将努力做好对通电地区的供电服务工作,以电促进农牧区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努力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